
中国皇封“捕鱼郎”的说法和渔民穿龙裤的来历 时间:2015-08-25 | 来源:普陀图书馆 | 作者:普陀图书馆 | 点击率:0
项目名称 |
中国皇封“捕鱼郎”的说法和渔民穿龙裤的来历 |
|||||||||||||||||||
讲 述 者 |
姓 名 |
李志宝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38.8 |
民族 |
汉 |
||||||||||||
讲述语言 |
舟山方言 |
文化程度 |
小学 |
职 业 |
无 |
健康状况 |
良好 |
|||||||||||||
详细住址 |
东港街道葫芦村 |
电话 |
3988897 |
|||||||||||||||||
内 容 记 录 |
“捕鱼郎”的故事和渔民穿“龙裤“的来历,据传起源于秦朝。话说,战国时期,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号称“中华”以后,秦始皇驾崩,传位于其子秦二世为皇,当时赵高专权,欺秦二世年轻无知,意欲篡位,暗地勾结倭寇,欺骗秦二世,去东海之滨观看万家灯会。秦二世来到舟山,被倭寇围得水泄不通,保驾将军连战俱败。秦二世无奈,只得挂出免战牌求和,要求倭寇缓期一个月(其实是缓兵之计),说愿意交出玉玺并写降书,一面暗差能干将军连夜过港,骑千里马回京,向朝廷告急,速速发兵相救。谁知一个月限期已到,未见朝廷救兵到来,而倭寇连连紧逼,秦二世在悔恨之下朝天叹道:“此赵高误我也!”叹罢,将玉玺狠命投入海中,正在此时,朝廷救兵奋勇而至,打得倭寇鼠窜而逃。 事平之后,秦二世想起玉玺已经投入海中,不能回朝(京),就出榜发动所有渔民去海中打捞,如捞上玉玺者奖以重赏,有官加官,无官封官,赏榜即出,凡会游水的个个入海打捞,果然有人捞上玉玺。秦二世大喜过望,在匆忙之间,急速回京,仔细一看,玉玺已缺一角(原来秦二世在抛扔时,怒气勃发,用力过猛,在礁石上碰撞,因此缺角)。立即叫玉师用黄金镶补,为此,后人把“金狮玉印”改为“金镶玉印”。 一日,秦二世在宫中想起玉玺失而复得一事,已不知从海中捞上玉玺的是谁,便问左右,个个面面相视,无人知道捞印之人。 秦二世心急,速遣大臣前来东海查访,谁知冒功者极多,分不清真伪,钦差大臣只好回京复命。次日早朝,秦二世问众大臣对海中捞印之事如何处理,大臣们纷纷争论不息,一时难以断定,最后,在众大臣建议下,只得把所有的渔民加封为“捕鱼郎”的荣称,并赐以龙裤。从此,“捕鱼郎”穿龙裤的荣誉称号,流传至今(龙裤:用蓝粗布做成,上有四根带,叉手口下,两边还绣有龙文,因此称谓“龙裤”)。 皇帝身上穿龙袍,捕鱼郎下身穿龙裤。 |
|||||||||||||||||||
作品来源 |
民间相传搜集整理 |
|||||||||||||||||||
备注 注 |
(讲述人特殊生活经历、能讲述的其他作品) 《唱百鱼》、《拔船号子》等。 |
|||||||||||||||||||
记录稿 (页) |
2 |
录音带或录音光碟 (盒/张) |
|
录像带或录像光碟 (盒/张) |
|
照片 (张) |
|
|||||||||||||
调 查 人
|
姓 名 |
费 薇 |
文化 程度 |
大专 |
||||||||||||||||
详细住址或 工作单位 |
东港街道 |
电话 |
3805356 |
|||||||||||||||||
调查时间 |
2008.5.25 |
调查 地点 |
东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