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按题名检索
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普陀非物质文化遗产收录的地区包括沈家门、东港、朱家尖、展茅4个街道和六横、桃花、虾峙、东极4个乡镇,涵盖内容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历史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变化中,不断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得到创新,从而促进了本地区文化的多样性。

“六横岛”名称的传说 时间:2015-04-19 | 来源:普陀图书馆 | 作者:普陀图书馆 | 点击率:0

项目名称

“六横岛”名称的传说

姓名

周欲安

性别

出生年月

1948年

民族

讲述语言

汉语

文化程度

大专

干部

健康状况

良好

详细住址

六横镇峧头将军路5号

电话

6080692

 

关于六横岛来历,说法不一。

六横岛,原名黄公山。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一天,东海龙王的幼公主在内宫沐浴,水沫溅海,香气溢天,适逢龙王六员神将巡海经过,深被诱惑,攀墙窥望。此事被公主侍女发觉,告知内监并转禀龙王。龙王勃然大怒,便把六将捆至堂前,当堂发落,各挨八十梅花棍,拔去头角,还复蛇形,逐出宫门,令其自省。谁知六蛇不但不思悔改,反而在东海边上掀风作浪,覆舟楫,弱船民,闹得边海民众不得安生,哭喊皇天。

时值农历九月十九,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在赴天庭约会之后,路过东海上空忽见双屿港畔瘴气冲天,浊浪翻腾,又闻海边民众哭声恸天,求救声不绝,菩萨云驾莲台,来到遭灾的乡间村落,倾听孤儿寡母泣血诉苦。顿时,菩萨慈悲大发,在今双屿港畔找到六条巨蛇,柳枝指向,大声斥道:尔等孽障,前科未了,又犯重罪,本当置之非命,念及天年未尽,尚可教化,要么回归龙宫向龙王认罪伏法;要么留在海边为民效劳,将功赎罪!六蛇计议一番,一齐跪伏在大士座前,表示愿意留在海边赎罪补过,恳请大士宽恕。为表诚意,相继纵跳触天,顿化为六道横山,为海边村庄遮风挡浪。

六横古民称巨蟒为“横”,这方言口语至今还保留在部分老人的语汇里,“六横六横”六条蟒之化身,于是就成了六横岛名称的来历。这也可以跟六横岛地形状貌相印证,从西北向东南确实有六道逶迤似蛇横列的山脉。

又据六横双塘84岁老人虞金桂讲述,古时候,海龙大王派六员将领去巡逻,因偷看龙王公主沐浴,被龙王逐出龙宫,并现出了原形,为六条蟒蛇。六横人称“蟒”为“横”。这六条“横”,不但不知悔改,反而在海上兴风作浪,祸害渔民,后经观世音菩萨教化,那六条“横”决定弃恶从善,顿时,向天跃起,后跌落在舟山群岛南部的一个大岛的边沿海域里,变成了六座岩礁,为该岛遮风挡浪。这六座岩礁是:龙山向水礁,石柱头黄礁,平蛟外帽礁,台门海闸门,长涂丫鹊礁,苍洞四礁洋。因为这六座岩礁,是六条“横”的化身,并环绕全岛,故得名为“六横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