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普陀非物质文化遗产收录的地区包括沈家门、东港、朱家尖、展茅4个街道和六横、桃花、虾峙、东极4个乡镇,涵盖内容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历史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变化中,不断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得到创新,从而促进了本地区文化的多样性。
定风旗的由来 时间:2016-10-11 | 来源:普陀图书馆 | 作者:普陀图书馆 | 点击率:0
在我们渔区,每条船的船头上都挂有一面小旗,渔民们都把它叫做定风旗,直到现在船上还是挂着那面旗子。
因为在很早以前,没有广播电台等可以收到气象预报的工具,但海上的气象对于出海的渔民来说是生死攸关的大事,而且那时的渔船都是依靠帆前进的,动力主要来自风力。渔民们在扬帆时靠指南针引航,所以能知道风的方向是非常重要的,那时有一位聪明的渔老大想到渔船扬帆时由于断定不了风的方向而引起船舶的航行中不能依照设置的航向航行。于是在船头挂了一面小旗结合指南针来判断风向。结果真的顺利到达了指定的地方。
以后为了方便渔船能按照设置的航向航行,大家都在船头挂了一面小旗用此来判断风的方向。虽然现在的渔船再不是靠风力前进了,但是船头悬挂定风旗的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