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按题名检索
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普陀非物质文化遗产收录的地区包括沈家门、东港、朱家尖、展茅4个街道和六横、桃花、虾峙、东极4个乡镇,涵盖内容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历史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变化中,不断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得到创新,从而促进了本地区文化的多样性。

没有三分武艺子,难吃洋鞍带鱼丝 时间:2016-10-11 | 来源:普陀图书馆 | 作者:普陀图书馆 | 点击率:0

洋鞍由里洋鞍和外洋鞍组成,是普陀区白沙乡的行政区域。洋鞍渔场是中国著名的四大渔场之一。地理、水文、生物等优越自然条件,使洋鞍渔场及其附近海域成为适宜多种鱼类繁殖、生长、索饵、越冬的生活栖息地。其中,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为洋鞍渔场捕捞量最多的资源群体,被称为“四大鱼产”。带鱼丝是指带鱼的幼苗,是众多海洋生物中比较弱小的,而且还是众多鱼类的食物,是很容易捕捉到的鱼类。

     从前在白沙岛有一个不学无术的家伙,仗着家里有一点钱财,每天在乡里横行霸道,人们见了他,都远远的躲着他,生怕被他找惹,后来那家伙把家里的钱财挥霍完了,成了一个穷光蛋,好心的白沙岛渔民东拼西筹为他建造了一条小渔船,好让他成为一个渔民,将来也有个生活,那家伙对渔民的生产技术一点都不懂,驾着小渔船来到洋鞍渔场捕鱼,结果连一条鱼都没有抓到,就连最起码带鱼丝也抓不到。后来,那家伙洗心革面、下定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他虚心的向老渔民请教学捕鱼的本领,没过多久他抓的鱼越来越多,渐渐的成为那一带有名的渔老大。每当人们问他为什么会成为名老大时,他总是那句话“没有三分武艺子,难吃洋鞍带鱼丝”。后来人们对没有一技之长的人会说这句话,寓意如果要好好的生活或出人头地话就必须有一技之长。这个典故激励着白沙岛的人们,一直遗留到了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