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普陀非物质文化遗产收录的地区包括沈家门、东港、朱家尖、展茅4个街道和六横、桃花、虾峙、东极4个乡镇,涵盖内容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历史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变化中,不断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得到创新,从而促进了本地区文化的多样性。
沈家门的来由 时间:2015-04-19 | 来源:普陀图书馆 | 作者:普陀图书馆 | 点击率:0
项目名称 |
沈家门的由来 |
||||||||||
讲 述 者 |
姓名 |
陈鸣雁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41年 |
民族 |
汉 |
|||
讲述语言 |
汉语 |
文化程度 |
初中 |
职 业 |
沈渔公司干部 |
健康状况 |
一般 |
||||
详细住址 |
舟山普陀沈家门新街社区 |
电话 |
3014226 |
||||||||
内 容 记 录 |
沈家门的来由 传说从前有个姓沈的大臣,因为教过皇帝的书,大家统叫他沈国公。这人欢喜游山玩水,懂得阴阳五行,会看“风水”,也会破“风水”。他还有个怪脾气,凡看到“风水”好的地方,勿但勿去破,总想造一座寿坟。几十年下来,各地名山大川,差不多都有他的坟地。 有一年,沈国公奉旨出京南巡,一路上游山玩水,勿晓得游览了多少名胜古迹。有一日,他来到了如今的沈家门,沈国公一口气爬上了岭陀山,登高一望,不禁被介好的渔港迷住了。看看东边这个山头,好象青龙卧盘;看看西边这个山头,又像白虎伏踞;看看山下这个港湾,桅杆如林,好象千军万马;看看渔民摇撸,一躬一躬,好象千人朝拜;看看夜里渔灯,一盏一盏,好象万盏宫灯。他走过介多名山,从来没看见过介好的地方,真是个风水宝地啊!他越看越中意,越忖越欢喜,就想在这个地方造寿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