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按题名检索
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普陀非物质文化遗产收录的地区包括沈家门、东港、朱家尖、展茅4个街道和六横、桃花、虾峙、东极4个乡镇,涵盖内容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历史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变化中,不断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得到创新,从而促进了本地区文化的多样性。

鹤龄泉与泗湾大井潭 时间:2015-04-19 | 来源:普陀图书馆 | 作者:普陀图书馆 | 点击率:0

项目名称

鹤龄泉与泗湾大井潭

姓名

赵学敏

性别

出生年月

1933.3

民族

讲述语言

汉语

文化程度

普师

文化干部

健康状况

良好

详细住址

沈家门街道中大社区宫下路87号

电话

05803054960

据说很久以前,沈家门人饮用淡水,都靠“天落水”,家家户户都备有大缸,小缸。天一下雨,都把屋瓦上的水引流下来,积聚在缸里。特别是梅雨季节积的水更为宝贵,因为梅雨的水最鲜最甜美。可是积水到底有限,总是供不应求。要是有一段时间不下雨,家家就要断水,所以当地人们把淡水当成宝贝。

    有一年大旱,从五月梅时结束,至十月还滴水不下,家家水缸朝天。青龙山上小青龙看着人们的苦难,恨不得口吐大水,降一场大雨。可他没有这个权力,因为下雨都是天庭管的,谁也不能违反。他只得又去请教白虎。白虎想了想说道:“这事对你来说堪称容易。”小青龙说:“为什么?”白虎说:“因为龙能化水!”小青龙说:“可我没这个权力化水下雨呀!”白虎笑着说:“我没叫你下雨,只叫你化水呀!你可去莲花洋喝些水来,吐在沈家门几个地方,让这水细水长流,这样不是解决了人们的困难了吗!”

小青龙一听,连连称好。于是他腾云飞上天空,俯首在莲花洋,饱喝了一肚子水,又飞回沈家门。他看中两个地方,就一口吐在戚家湾,一口吐在岭陀山。据说从此这两处便有了不会枯竭的水源。

以上是故事传说,不过戚家湾后山山陡,是有这个水源,因此戚家湾人便在原泗湾庙旁挖了口井,现为北安公园养鱼池。这个井称为泗湾大井潭。遇到大旱天,这个井水也不会枯竭。

下载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