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按题名检索
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普陀非物质文化遗产收录的地区包括沈家门、东港、朱家尖、展茅4个街道和六横、桃花、虾峙、东极4个乡镇,涵盖内容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历史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变化中,不断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得到创新,从而促进了本地区文化的多样性。

“龙王宫”缘何“龙凰宫” 时间:2015-04-19 | 来源:普陀图书馆 | 作者:普陀图书馆 | 点击率:0

项目名称

“龙王宫”缘何“龙凰宫”

姓名

徐国平

性别

出生年月

1956年

10月

民族

讲述语言

舟山方言

文化程度

高中

自由

撰稿人

健康状况

一般

详细住址

舟山市普陀区桃花镇塔湾村

电话

6063350

 

在龙王宫里,一般人都认为,供奉的肯定是头戴王冠、身披龙袍、八面威风的龙王爷,可坐落于风光旖旎的桃花岛安期峰景区内的龙王宫里,却不是龙王,而是头戴凤冠雍容温和的龙王之女——龙女娘娘。这宫也不叫“龙王宫”,而叫“龙凰宫”。这是怎么回事呢?
  据《定海厅志》记载:桃花山有神龙,潜在桃花山的龙潭里。龙潭位于桃花山之腰部。龙潭瀑布,四季不竭,降雨前,先有云雾缭绕山顶。明万历年间遇大旱,大嵩、四明等地选派一名有道行的人叫延巫(相当于现在的法师)率众航海前去龙潭请龙降雨。在前面的延巫见瀑布下有一石洞,信步走入,见一老妪正给一个少女梳理发辫,以红头扎髻。延巫看呆了,老妪问道:你从何处来?延巫如实回答她。老妪薄怒叱:速回,迟则祸将至。巫恐惧,急出洞,回眸见洞口已消失,只见来人仍在原处。于是,与众人向龙潭拜祈,一会儿,见有一红头蚯蚓浮现水面,再三伏拜,请于舟上返回,舟未及岸,风雨大作,甘霖从天而降,大雨一场。民受其恩,请示官府,在潭下建一龙宫。
  其实,延巫见的老妪和少女,即是龙女母女俩。关于龙女的传说在本地流传甚广。相传,小龙女出生宁波郭巨一农家,自幼怕洗澡,至18岁的炎热夏天,忽对其嫂子说要洗澡,并需许多水。嫂子为她准备三大石缸洗澡水,在门外守望,待了老半天不见小姑洗完,好奇地捅破窗偷看。只见一条白蛇在大缸里游来游去,吓得嫂子喊叫:“娘,不好啦!小姑被蛇吃了!”

原来小龙女现了龙身,不料被嫂子喊破,撞破窗户,飞上天空。龙女娘跑来一看,知小白龙是女儿化身,急叫:“囡呀,你还可回来呀!”小龙女听见了,回望她娘。她娘叫她一声,她回望一次,叫了18声,回望了18次。至今,在宁波郭巨还留有“望娘十八弯”的地方。后来,小龙女来桃花住在对峙龙洞,后移居龙头坑龙潭里修炼,继将她娘接来住。
  据传,有一年,郭巨人来龙潭求雨,有人不慎将一面铜锣掉到龙潭里,于是,急忙跳入水里寻找,忽见一窈窕少女说,铜锣在后园,忽又隐去。他走至后园,见铜锣挂在后房檐下,还在微微抖动。

又一年郭巨遇大旱,里正(相当于乡长)派一伙年轻人来龙潭请龙,跪拜后请至船上。其中一小伙对龙女的神通将信将疑,并说给同伙听。年轻人不由分说要试试,于是,烧香焚烛,向木盆红蚓跪拜求雨。不料,突然乌云密布,风雨交加,一场大雨越下越大,足降一时辰。年轻人慌了手足,踩翻木桶,把红蚓丢入大海。船到郭巨后,里正等无论如何祈求却不降一点雨。知道原委后,里正只好亲自带队再请“龙女娘娘”降雨。
  将供奉龙女的宫称之为龙王宫,是为不恭与事实不副,所以取一同音字“凰”,如此,既突出了龙女娘娘温和善良的特性,又名副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该宫1958年被拆除,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恢复“龙凰宫”,2003年建安期峰景区易名“龙王宫”;2005年为沿袭旧名又改为“龙凰宫”。 龙凰宫”是当地民众信仰的地方,一直香火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