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幸福社区 让幸福在老百姓家门口升级 时间:2017-07-30 | 来源:普陀图书馆 | 作者:金军 陈颖丹 翁履平 王羽 陈斌娜 石艳 | 点击率:96
两会深一度有憋着的心里话,到社区主任那里去诉诉苦;有个头疼脑热的,可以到社区医院就诊;有了闲暇时间,做上一天社区义工温暖身边的人……走出小家门,“融”进大家庭,这样的“幸福社区”几时能伴随我们的身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推进“美丽群岛·幸福社区”建设,让参加市“两会”的代表委员对幸福社区充满期盼。他们认为,完善公共设施配置,打造为民服务场所,提升文体设施和医疗服务是一个幸福社区的标配。幸福社区,就是要让幸福在老百姓家门口升级。
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幸福社区是怎样的?定海桔南社区已现雏形。
社区以办公楼、长廊、公园、广场等为依托,为居民搭建了一个能走到一起的室外休闲场所。公园里新添置了秋千、长椅,居民们在此谈天说地;边上的三角广场成为露天电影和社区戏台的主阵地,让“熟人社区”进了一步。
总面积380平方米的室内多功能服务场所,划分出“彩虹屋”“青松社”“乐映室”“巧乐坊”“E快学”“书香斋”“颐养轩”“益魔方”等九个功能区,不断丰富社区服务内容。
“管理有序、民主自治、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生态宜居、文化繁荣”,这是市政协委员周艳给出的幸福社区的定义。
周艳介绍,我市于2016年启动了“美丽群岛·幸福社区”示范点建设。桔南社区就是首批试点社区,建起了“来自居民、服务居民、助力社区”的良好自治模式,居民已初尝“幸福果”。
“建设幸福社区,应该要补齐民生服务和社会治理的各项短板,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让社区群众真正受惠。 ”周艳说,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目的就是建设幸福社区。
幸福城市的基础是幸福社区
定海桔南社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1个开放式小区和3个封闭式小区组成,与很多老旧社区一样,近年来桔南社区出现了基础设施老化、功能配套缺失等问题。同时,传统的服务管理模式也陷入了“困局”:居民对社区活动缺乏积极性,居民之间交往频率低,社区归属感不高。
而幸福社区创建的初衷,就是要改变这种“困局”。
2015年6月,桔南社区制定了“桔香满园”计划,着手对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进行大换血,目的是培植桔南人的亲情感、家园感、付出感和获得感。
在桔南社区党支部书记吴幼雅的办公室,还有几个坐垫,居民可以和社区干部席地而坐,轻松地交流。
周艳认为,幸福社区的试点让社区治理体系有所创新,但总体覆盖面不广,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她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幸福社区的建设,主要用于补贴社区公益设施建设、环境建设、公益服务以及其他创建活动,同时奖励创建达标的社区,加大向社区社工机构、社会组织以及相关市场主体购买服务的力度,从而激发自治组织和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
周艳认为,只有社区的幸福基础打牢了,这座城市才会是“幸福”的。
要打造优质的社区医疗服务
定海盐仓各社区的居民则迫切希望提高社区医疗服务水平,因为这里既有农村社区也有城市社区,居民对医疗服务需求和社区(村)的医疗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主要问题是现有村级卫技人员老龄化严重,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市人大代表邬学文说,国家卫计委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达标率达到95%以上,打造30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
“离开了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幸福社区就无从谈起。”邬学文说,但因为目前很多年轻卫技人员因工作条件、环境、待遇保障等原因,普遍不愿到村级服务,导致村级卫技人员队伍“青黄不接”现象严重。
为此,邬学文建议,我市应尽快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人才政策保障探索、提升基层卫技人员队伍水平,社区和村的居民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从而让幸福社区在城市和农村同时开出“幸福花”。
幸福社区是新老居民共同家园
“为让新居民有家的归属感,安心为舟山发展做贡献,建议政府选择合理地段建造专供外来务工人员租住的廉租房。”在市人大代表吴桂贤心中,幸福社区应该是本地居民和新居民共同的幸福家园。
“像我们双桥街道3200多名外来人员中,很多人居无定所,租住的民房、自搭房,安全隐患也很大。有的出租房本来就是危房,遇到恶劣天气,人身安全无保障。”吴桂贤建议,可以在农村区域由政府部门划拨一定资金按乡镇街道区域,选择合理地段征用地块建造专供外来务工人员租住的廉租房。
吴桂贤说,还可以配备专管人员,定人定责对集聚廉租房的外来人员进行联合管理与统一服务,开展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计生服务等多方面的工作。这样就能极大地改善新居民的居住条件,让他们在舟山能够感受到真切的幸福感。
法治是创造幸福社区的根本
“在我看来,幸福社区是美丽、文明、和谐的社区。文明是基础,法治文明是创建幸福社区的根本。”市政协委员陶慧芳说,只有让法治融入百姓的生活,社会和谐程度稳步提高了,社区群众的幸福感才会不断地提升。
陶慧芳为此建议,营造社区良好的法治氛围,加大法治元素植入比例,通过社区宣传窗、社区电子屏、图板等宣传法律知识、传播法治理念。同时,培育社区文艺骨干、文艺积极分子,结合社区开展文艺活动时,把法治内容融入文体活动。
此外,社区还可以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法治讲座,提升社区干部和居民的法治素养,通过律师、法官、检察官以案释法,用身边典型案例来警示和引导群众。“有必要时可以考虑在社区建立法治红黑榜,评选诚信守法居民,进行张榜表彰,对违法行为、失信人员则予以曝光。”陶慧芳说。
互帮互助,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全力建设群众乐居乐活乐业的幸福家园。”这句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话,已被市人大代表毛军红运用在了社区管理上。
毛军红是嵊泗县菜园镇东海社区党总支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她将东海社区的一些有爱心、特长、技能的居民组织起来,组建多个居民自治组织,实行居民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社区里70多岁的黄菜香老人,因双腿有病,已有2年未下床。但她从不感到孤独,因为社区的“老年守护队”一直陪伴着她。
毛军红去看望一位孤寡老人。老人边流泪边告知“老年守护队”上门为她打扫屋子,为她剪指甲的事,要求毛军红“你一定要帮我好好感谢她们”。
“我现在常常能在居民中感受到幸福,社区居民在这个‘家园’里的获得感也越来越强。”毛军红说,现在东海社区就像一个大家庭,且人人有职责帮助“家人”。不同的群体根据不同“家人”的需求,互相帮助,彼此安慰。
摘自http://www.zsng.gov.cn/ShowArticle.aspx?ArticleID=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