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海洋文化产业 把东港新城打造成 普陀国际旅游度假区的集散地 时间:2018-07-02 | 来源:普陀图书馆 | 作者:普陀图书馆 | 点击率:173
作为省级舟山群岛普陀国际旅游度假区,目前存在着游客逗留时间短,消费领域窄,游客“来去匆匆”,普遍反映这里太冷清,没啥好玩等现象。问题的关键所在是沈家门老城区、东港、城北等地不论是商业业态,还是旅游业态均不适游客滞留,与集散地要求相差甚远,往往成了游客的过境地。普陀山、朱家尖、沈家门(东港)旅游“金三角”独特的区位优势没有充分显现。
根本原因是没有融入“文化”这个魂,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海洋文化元素没有渗透到相关业态中。其表现为与旅游相关的业态项目的环境营造和其质量、范围和特色不高、不广、不强,没有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业态选择空间,游客也没有“留连忘返”的激情,留下来多住一夜的比例很低。因此,应着重解决如何让游客“多留一夜”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以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为抓手,将东港新城打造成省级舟山群岛普陀国际旅游度假区的集散地,成为游客白天看普陀风景,入夜在此看风情的好去处。
一、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把东港新城打造成普陀休闲旅游度假区集散地的条件和理由
东港新城旅游区域优势明显。滨临海边,与普陀山、朱家尖隔海相望。三个双向通行隧道贯通沈家门老城区,相连鲁家峙创意园区。朱家尖大桥、半升洞、墩头码头、长途客运集散中心沟通各景区,交通便捷。已成普陀政治、经济、商贸、文化中心;旅游资源丰富。有十里长堤的滨海公园、源远流长的沈清园、充盈佛教文化的莲花岛、香雾缭绕的妈祖庙等,每天有成千上万的游客途径此地;旅游基础设施齐全。既有凯虹、欧尚、海天国际等大型商场,也有大剧院、体育馆等文化设施,又有海中洲、希尔顿等多家高星级酒店和海莲路排档等著名餐馆;腹地广阔。有麒麟山、南中山等茂密山体、众多绿化带及湿地。这些有利条件,充分说明东港非常适合作旅游集散地。那么,如何以独特的海洋文化和新颖的海洋旅游业态吸引游客,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将东港新城打造成普陀休闲旅游度假区集散地的几点想法
一是驶出观光船,海中看海,打造舟船旅游文化的始发地。普陀有开发近海岛礁旅游有先决条件,空气质量名列全国三甲;岛礁资源丰富,500平方米以上的岛有444个;岸线曲折,古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桥或平台等海蚀地貌,怪石嶙峋,风景独特,错落有致点缀大小岛屿间,构成独特的海上盆景。
目前普陀近海旅游存在主要以传统陆上观光型旅游为主,旅游产品层次尚处初级阶段,产业链不够完善,缺乏近海海上旅游项目,岩石质海岸地貌旅游观赏价值尚没被实质性开发等问题,特别是一些旅游岛屿没有有机的串合一起,没有做到海陆联动、岛屿间联动。应统筹规划,将近海旅游从本岛、普陀山、朱家尖、桃花等旅游热门地区向较小岛屿、岛礁(无人居住)和大海等空间延伸。建议设计开发绕岛、绕礁巡游、无居民岛探险、海湾探奇等新颖近海旅游项目,观光路线可不局限于普陀海域,附近海域哪里有美景,就把游客送到那里观赏。
近年来东极、嵊泗列岛的旅游热,映射出旅游市场的变化,反映了岛礁资源对游客的高度吸引力。凭借我区独特的岛礁资源优势,发展新颖的旅游业态刻不容缓。
这方面大连、烟台、宁波都相继开发了近海海(江)上观光旅游项目,游客体验到了人在船中坐、船在海(江)中飞的别样乐趣。挪威、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则通过观光火车、观光近海游船和观光公路(汽车),把陆上景点和海上峡湾游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游客能非常便捷地穿梭在山水美景中。
观光船将引导游客零距离看海:一是引导游客蓝海游、岛礁游、海岛游;二是让游客体验海岛农耕文化。海岛与陆地隔绝,产生了完全不同于传统农耕文化的海洋文化和海岛特有的民俗活动,游船抵岛后,游客可体验海岛特有的农耕、民俗活动;三是让游客欣赏、拍摄山海、岛礁风光。
二是塑造新地标,岸上看海,打造滨海旅游文化新目的地。目前东港滨海一带硬件设施已形成,可缺少视觉性的文化元素。建议把诸多海洋文化元素表现、点缀于现有设施中,塑造东港旅游新地标,成为游客滨海休闲旅游的新选择。
建议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建一条“滨海文化长廊”。利用现有公园空间,充分展示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的海洋文化、舟船文化、渔文化、民俗文化、武侠文化、军营文化和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海岛渔村以及发生在普陀的重大历史事件。也可与国际海洋、海事组织或国际海洋民间组织合作,不定期举办国际海洋、海事文化展示活动。可考虑将位于缪家塘的普陀博物馆搬迁至此,展示渔都风情。同时可策划一些如渔家乐、民俗礼仪、海洋文化节庆等体验产品。 通过对以海洋海岛与众不同的文化魅力塑造,使游客能充分感受到其给他们带来不同文化碰撞体验。
二是装点大地艺术。纵观国内外,目前大地装点艺术被成熟地运用于各类景点。朱家尖沙滩松树丛,曲径通幽,就富蕴沙雕文化。北戴河奥林匹克公园针对知识共鸣性特点,在公园里留下我国优秀奥林匹克冠军的手印及简介。香港的海滨大道还留有香港籍演员的手印,只要一提及海滨大道,人人皆知,争相观瞻。丹麦哥本哈根的橱窗里则将有关船的演变故事镶嵌其中。在东港滨海公园的布局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运用装点大地艺术,重点突出海洋文化元素,呈现海洋文化元素俯拾皆是的美景,成为游客争相观览的国内知名滨海公园。
三是点亮附近山头。东港山体近海,充分运用这些山坡高地,把这些山体点亮,并有机开设一些高档餐馆、加啡店、酒吧、嘹望台,游客站在山顶,早眺海观日,心旷神怡,夜望港听涛,美轮美奂。
三是建设特色街,营造“慢环境”,打造旅游休闲文化集聚地。打造一条集吃、购、游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一条街。“吃”的方面做特海鲜。尽管目前普陀海鲜在游客中有口皆碑,但仍缺乏亮点。如何让普陀海鲜象人们一提起牛排就会想到“神户”、提起啤酒就会想到“青岛”一般,打造海鲜城市品牌,使“吃海鲜,去普陀”成为一种最佳选择。普陀有打造美食港的基础条件、资源,建议将普陀打造成享誉世界的东方海鲜美食港。也可现场展示海鲜菜肴制作过程,让游客边看过程边品尝,放心消费;“购”的内容要符合互联网时代、紧贴市场,展销在网上买不到、不能买,业态新颖,规划、布局好,对游客有吸引力的海洋文化艺术衍生产品。随着邮轮台湾的直航开通,我们可引进台湾有关的高档海洋、佛教商品、实用小商品,也可向全国招商,引入品牌旅游商品。上海田子坊商品为什么吸人眼球,在于它有别的城市无以替代的海派味道,又融进了新时代的时尚潮流。丽江古城、成都宽窄巷等地的商家大都引进了斯里兰卡等国的高档佛教商品;“休闲”,要营造能让游客情不自禁慢下来的独特精致的硬件设施环境。我们来到丽江的束河古镇,看着那山奇水秀,绿柳垂地,翠柏指天,村道旁汩汩流淌的泉水,一束束的水草在狭窄的小溪中半浮半沉,游鱼可数,那家家有小桥,户户有流水的情景,我们立即有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惰”性,脚步自然而然地放慢了。普陀也应营造有海岛特色的“慢环境”。
四是演好两台戏,吸引四方客,打造海洋旅游演艺文化的新天地。怎样使东港火起来、热起来?关键是要有人气。建议一:用普陀保利大剧院这一现代化的固定剧场,借助《印象普陀》的演员,对诸如双屿港事件、抗倭故事、里斯本丸事件等历史典故及《渔舟唱晚》、《渔民号子》、《舟山锣鼓》、《晒鱼鲞》、《跳蚤舞》等富有海岛特色的本土文化元素进行创新改造,打造一台有普陀特色的驻场大戏。可在白天确定某个时间加以演出,让游客游完普陀山、朱家尖等景点后在轻松、快乐中欣赏节目。国内外因戏而吸引游客的事例不少。如《上海滩》音乐剧,因其产生文化共鸣,与海派文化贴得紧,处世界前沿,在上海静安寺一上演就很火爆,观众如云。《宋城》原来也很冷清,现在每天6至8场,每天观众约1500至2000人。九寨沟为游客量身打造的赏心悦目的原生态歌舞表演也很火。韩国华克山庄的旅游大戏,上半场展演《长鼓舞》、《农乐》等韩国传统文化内容,下半场演世界各地杰出的歌舞,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建议二:培育街头“移动戏场”,开出“流动的脚”。文艺演出并非一定要在剧院,可让各种文艺活动充斥街头、路边、公园、巷尾,“移动观赏”,边走边看,二、三十分钟速成。丽江酒吧一条街夜夜旌歌不息,激情演唱,成了游客狂欢的天堂,游客摩肩接踵。美国拉斯维佳斯的街头秀“海盗船”就是一种形式简单,时间不长,与观众互动性强的街头表演。因有名,好多游客为一睹节目总要过上一夜。成都的“东郊记忆”文化创意园里也同样上演着一幕幕“路边节目”,短则20分钟,观众或站或蹲,相当随意。东港或沈家门的街头、巷尾完全可摆出一爿爿“戏摊”,尤其要推出“绿眉毛”等仿古帆船的渔港秀,让死寂的渔港“动”起来、“闹”起来。当然这种街头演艺应让专业人员来做,要有强烈的视觉冲击,要足够能吸引游客的眼球。“将文化做成生意”的同时,也要善于“将生意做成文化”。政府要为这种体现街头文化的演艺业营造良好的运行环境,以吸引国内外优秀街头艺人。演艺节目实行优胜劣汰,使游客爱看,演艺人员有经济效益,实现良性发展。也可用普陀形象包装几个国际文化名人。
目前每天在东港逗留的游客约1万人,如因戏能吸引六七成客人,再把目前在建的青少年宫、儿童乐园、游泳錧等设施统筹起来,东港就火起来了。
五是设计大活动,招睐更多客,打造全国海洋文化品牌新高地。一个地方要烘托人气、搞热,可搞些有轰动效应、有影响力的活动和项目,这就要求项目、活动的设计要高端、顶尖,立意要高,要引领时尚、方向,能代表区域性的或国家性的,不能步别人后尘。建议在以下领域进行探索:一是举办全国性的海洋摄影活动,象拍摄白桦林就想到去新疆禾木,拍摄滩涂就想到去福建霞浦一样,打造普陀岛礁摄影基地;二是打造全国绘画、创作基地;三是举办诸如亚洲青少年电影节、亚洲成人用品博览会等会展活动。或象巴黎时尚走秀那样,搞些“海洋风”春、夏、秋时尚服装走秀、珠宝普陀发布之类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集聚人气,活跃产业。
三、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将东港新城打造成普陀休闲旅游度假区集散地过程中给人的几点思索
思索一、人才是关键。无论从事文化产业还是旅游业,人才是关键。上海一些餐饮业原先与我们差不多,可现在每天一片火爆,可体验世界各国的餐饮文化。原因之一吸引了中外菜肴精华。又如欧洲、中东、台湾一些地方的餐饮业,靠一支支技术团队,风生水起。近的看海中洲之所以成我区餐饮业龙头老大,就是它引进了上海锦江饭店一套良好的管理经验。文化产业也一样。丽江一条街为何这样火爆,就是各酒吧、娱乐场所招引、吸纳了全国各地的一批文艺人才登场献演。所以我们要象引进高科技人才、企业一样,引进旅游文化产业的人才和相关产业。
思索二、政府要算大帐。目前不论政府部门还是个体经营者,往往为眼前的蝇头小利遮望眼。尤其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区区宾馆竟要价500元一天,一条小鱼要价200元,这是因小失大的蠢事,成为游客多留一夜的现实障碍。以去海南五日游为例,一般每人仅2200元,可除此之外的消费远远超过这费用。市场的形成需要培育,更需要投入,政府不能算小帐,要统筹、理顺游客、商家和税收的近、中、长期利益关系。在市场形成的初期阶段,要以优惠的政策向游客、商家以及所有市场形成的建设或参与者倾斜利益,积极引导更多商家参与市场建设、投资。要着眼于市场形成后的长期规模收益。要重视长期性和规范性建设,营造宾至如归的大环境。无论景区门票、旅游产品设计、宾馆、就餐都要规范。
思索三、文化靠创意。没根的文化生命力是不强的。通俗点说就是要有点影子,有故事可编,要有点看了听了让人兴奋的东西。如当你走到西湖断桥边时,导游会向你介绍白娘子和许仙幽会的地方,来到长桥就会想到十八相送的地方。这都是后人编的。国外也一样,如美国的唐老鸭、米老鼠动画故事也是编造而成,竟当作一个产业来做。 丽江的酒吧一条街,原本寂寂无名,据说是几个网络写手在网上编了些所谓的“艳遇故事”,才刺激、吸引了四方客的。普陀也有素材可编,如山海经故事、精卫填海、小龙女故事、黄药师故事、财伯公故事等,用这些故事宣传推介普陀。我们打造普陀国际旅游度假区,要有国际化的视野,也要吸收如国际航海文化、国际海洋度假文化等国际优秀文化的精华,积极开展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增强完善我们的地方文化内含。
思索四、要有一盘棋营销理念:全景普陀的打造不光是硬件的打造,应是全景理念的打造,人文素养的提升。要树立全区一盘棋的营销理念。一是服务全覆盖,景区式服务,不论在哪里,凡旅游客有需求,区域内任何人都会给对方以热情、满意的回答和引导,去过美国等国家的人都知道,只要你一问路,人家就会热情地给你指路,给人宾至如归的感觉;二是交通全覆盖,景区到哪里交通到哪里,让游戏客来去自如;三是教育全覆盖,从小要培养普陀人好客精神,人文精神,人人对区内景点相关知识要有所了解,能给游客简单的介绍。去一些发达国家,人家的居民人人就有这种应答自如的素质;四是宣传全覆盖,统一宣传口径,形成城市形象品牌。
摘自 http://ptzx.putuo.gov.cn/llzs/dybg/201410/5c3fe6d84462bc1a.html
摘自 http://ptzx.putuo.gov.cn/llzs/dybg/201410/5c3fe6d84462bc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