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味电商如何走向深蓝 时间:2019-07-08 | 来源:普陀图书馆 | 作者:徐建平 董慧明 | 点击率:173
近年来,舟山市大力推动渔农村电商发展,2015年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12亿元,同比增长89.5%,其中6000余家网店从事渔农产品销售,网络零售额5亿余元,发展形势喜人。海味电商如何走向深蓝?舟山市政协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提出了建议。
市政协调研发现,虽然全市渔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起步良好,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渔农村电商产品结构单一,以海产品销售和海岛旅游营销为主,规模小,布局分散,市场影响力低,对周边的辐射和产业带动有限。该市虽出台了加快电商发展的实施意见,但没有专项财政扶持资金,县(区)财政资助则门槛过高,兑现率低,对小型电商发展的促进不明显。渔农村电商涉及多个部门,作为牵头部门的商务局因自身专业力量不足,统筹协调显得有心无力。海产品作为舟山优势产品,没有统一的产品标准,质量追溯体系也不健全,生鲜品没QS认证,无法在几大第三方平台上线销售。由于进入门槛低,行业规范性差,已出现了恶性竞争和仿冒、盗用等失信现象。渔农村快递服务网点少,仓储设施匮乏,物流成本高,配套服务体系薄弱,生鲜海产品因缺乏冷链物流体系,无法保障品质。渔农民观念陈旧,电商知识和技能缺乏,专业人才紧缺。
市政协建议,舟山渔农村电商发展应广拓渠道,实行错位竞争。把具有规模优势的海产品、海岛旅游及船配产品、螺杆等作为电商营销的主导产品,注重开发规模不大但具有舟山特色、适合电商的普陀水仙、普陀佛茶、沙洋晒生、皋泄香柚、金塘李子等农产品电商。对生产规模小、产量低、易变质、季节性强、市内销售为主的农产品,重点发展微商和同城配送电商,借助微信和公众号,强化市内推销。积极开发电子菜场(由物业实施订单配送)、电子家政、网上超市、网上中介等电商新业态,努力实现购物、销售、生活、金融、创业不出村。对海产品、海岛旅游和农产品市内营销,分别由主管部门整合资源协助建立统一电商平台和微信平台,避免重复建设,也可免去通过第三方电商平台营销需付的佣金,节省企业成本。
为了加大扶持力度,市政协建议由市财政在每年预算中设立电商专项扶持资金,其中资助渔农村应占一定比例,且市与县(区)要有合理分工和侧重。市级把资助重点放在知名电商企业、生鲜物流服务商和高层次电商人才、电商品牌的引进培育、电商统一平台搭建、新型业态开发、重要电商园区建设方面。县(区)优化资金扶持政策,提高兑现率。对大学生返乡、渔农民转产转业从事电商和渔农村电商企业的用地指标、先进评比、龙头企业评定、贷款担保、仓储货物短期抵押、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给予优惠政策。
市政协还建议,市政府统筹协调,牵头整合相关力量,加强部门协作,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要确保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协调有关重要事项,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协助做好平台建设,强化电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职能,配强专职管理人员,促进统筹协调发展。要授予行业协会更多职权,为政府当好参谋、助手,协助做好行业政策制定、监管调控、评比表彰等工作。政府及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电商行业监管的规范性文件,促进公平竞争,有序发展。加快网上交易监测中心和电商地方标准建设,重点围绕网上交易、产业平台、服务网点和服务规范,加强市场监管,进一步完善渔农产品的质量认证和追溯体系,着手建立地方标准。严格推行企业和法人代表黑名单制度,对诈骗、逃税、假冒伪劣、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等严重失信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逐出电商行业。
针对配套设施方面的不足,市政协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渔农村电商公共服务站点建设,改善仓储和快递投递设施,强化运输配备,探索建立快递绿色通道,降低物流成本,加快构建生鲜冷链物流体系,协同发展配套产业。积极培育美工摄影、网络制作、保养维修等专业服务产业,拓展服务功能,增加服务网点,提升服务水平。强化渔农村电商人才建设,通过引进、培养、培训等,努力打造渔农村电商行业带头人、产业大军和配套产业服务人才三支队伍,鼓励和动员有关电商专业的舟山籍大学毕业生返乡参与渔农村电商创业。
摘自 http://www.zszx.gov.cn/article/html/article_4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