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沈家门渔港品牌效应 加快渔港建设 时间:2021-10-21 | 来源:普陀图书馆 | 作者:普陀图书馆 | 点击率:169
渔港是沿海渔区十分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沿海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渔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市在定海、普陀两区同一海域航道内东西存在“沈家门渔港”与“舟山中心渔港”。《舟山市海洋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指出:“要进一步强化国际知名的渔港品牌”。为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沈家门渔港品牌效应,加快沈家门渔港建设,进而打造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现代化渔港,普陀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到市内外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沈家门渔港基本情况
沈家门渔港位于沈家门街道南部。东起半升洞,西至沈家门街道中弄村的涨塞浦,南有鲁家峙、马峙、小干岛屏障,北依群山藩篱,是优良的锚泊、避风港。渔汛旺季,沿海各省市渔船云集,出现“万艘渔船一港收”的壮观景象,与挪威卑尔根港、秘鲁卡亚俄港并称为世界三大群众渔港。据史书记载,沈家门渔港开港于明永乐七年(1409),已经历了六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至今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海洋远洋渔业、近海捕捞、水产品集散、水产品加工及全球性销售、渔船给养配补以及与之相关的商贸流通、临港工业、旅游观光等。并且,千百年来形成的源远流长的海洋文化与绚丽独特的渔港文化,早已名扬四海,铸就了影响深远的沈家门渔港品牌。
为进一步加快沈家门渔港向西拓展进程,进而打造一个集渔、工、贸、游于一体的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区,并为普陀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经济合作,促进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普陀区于2003年向国家农业部申报了建设沈家门中心渔港项目。2006年7月,沈家门中心渔港建设项目获国家农业部批准,确定该中心渔港建设项目位于鲁家峙大桥以西,兴业公司以东区域。具体规划新建八大功能区,即水产品物流贸易区、水产品精深加工区、渔业生产生活资料补给区、渔民新村、综合执法办证中心、渔业生产油料供给区、修造船服务区和绿化景观区。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600马力浮码头4座,500吨级渔政码头1座,1000吨级双引桥高桩码头1座,600马力修船码头1座,补网场地10000平方米,综合管理服务中心1000平方米,沿港道路14600平方米,拆除旧码头7座,以及配套的水电设施、通讯导航设施和临时工程。项目建设年限为三年,总投资为5268万元。因此,建设沈家门中心渔港目的是使沈家门渔港功能更加齐全,沈家门渔港品牌效应更加突出。沈家门渔港的建设倾注了市、区两级政府和各级各部门的大量心血。如何发挥沈家门渔港品牌效应,加快渔港建设,将关系到舟山海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加快沈家门渔港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格局导致的功能重复。在加快沈家门渔港建设的同时,市里又决定将在沈家门渔港西侧新建一个舟山中心渔港。舟山中心渔港东起普陀区沈家门街道中弄村的涨塞浦,西至定海区临城街道双阳油库。按照有关规划,渔港将布局建设渔业综合服务区、水产品精深加工园区、水产品交易服务区、小型渔船作业区、远洋渔业基地、加油服务区、物资供应区、休闲娱乐区等八大功能区,形成集渔船避风补给、渔民休闲度假及水产品集散加工等于一体的渔业基地。我们认为,从现有格局和设计规划来看,同一海域航道内东西存在的“沈家门渔港”与“舟山中心渔港”,港域相同、地处相邻、功能相一、布局相似,由于管理体制等原因,人为地造成了渔港之间的隔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功能重复、布局分散、资源浪费和市场集聚要素的削弱,也给渔船渔民及社会各方提供避风、投售、补给、装卸、报关、管理等带来了种种不便。
(二)拆除搬迁导致的建设困难。主要是在沿港一线相关单位、居民等的建筑物达几百家(户),要打通渔港“滨江大道”、拓宽港岸、合理布局码头并非易事。沿港岸线、道路拓宽拆迁需要大量征用土地。比较突出的是从港岸西面海军码头、食品厂(海力生)至金外滩,从金外滩到舟渔公司平阳浦,单位、居民多,尤其是企业多数已拍卖、转制、产权转给个人,拆迁困难,征用土地、转移安置也有一定难度。
(三)规划调整导致的资金缺口。《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第七十三条指出:“在城区内划分出四片重要景观地区,即定海城区滨海片;临城城区行政、文化中心、滨海景观片;沈家门滨海路沿港景观片;东港文化公园片,以上地区需重点进行城市设计,精心建设。”因此,改造新建港岸大道、拆迁安置需要大量资金。沈家门渔港向西拓展,打通滨港大道等包括海域疏浚、整理,共需资金1.5亿元之多,目前缺口很大。若加上一部分拆迁补助,资金缺口就更大。
三、加快沈家门渔港建设的建议
渔港是渔业经济的纽带,把渔业产前、产中、产后连接起来,辐射和带动其他行业,形成一个经济圈。渔港建设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有很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如山东省的威海、烟台渔港就是很好的例证。建设现代渔港经济区就是以渔港建设为中心、加快城镇化建设、大力推进渔业产业化进程,促进渔业经济的发展。普陀要发展现代海洋渔业经济,要集中力量围绕渔港建设,加快渔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远洋渔业,规划建设水产品加工园区和渔需品生产基地,发展休闲渔业,构建现代渔业,把渔港建成集渔业生产、后勤设施配套、加工业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现代渔业基地。因此,对如何加快沈家门渔港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重塑渔港品牌。沈家门渔港是历史悠久的我国乃至世界著名渔港,是舟山人民的母亲港,具有明显的品牌优势。在同一海域航道“沈家门渔港”和“舟山中心渔港”的建设,在某种意义上造成了概念的混乱。必须加强“沈家门渔港”的品牌建设,让其老港换新颜发挥优势,通过营造强大的渔港规模和品牌效应,带动资金流、产业流、信息流和人才流,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以沈家门渔港为主港,加强同一航道上两处渔港的功能整合,合从连衡,互补共进,通过产业链、市场链和城市链,把两处渔港建设结成一体,做大做强八大功能区,形成产业、流通功能极强的大渔港,实现互利共赢,使之成为世界一流渔港,成为舟山经济的龙头。因此,建议党委、政府认真研究,加强领导,以利进一步发挥老港名港的知名度和历史功能。
(二)坚持规划先行,突出建设重点。在同一海域航道“沈家门渔港”和“舟山中心渔港”同时建设,资源耗散,达不到现代渔港应有的集聚效应。建议在确立以沈家门渔港为主港的基础上,做好统一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可在市里的统一协调下,两港共同衔接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功能、整体推进。渔港建设要突出重点,在区域布局上,综合考虑沈家门渔港的自然条件、渔船数量、作业区域、风暴潮灾害、避风能力和避风习惯、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等要素,按照“发挥品牌、突出重点、远近结合、区域统筹、功能互补”的原则,以沈家门渔港为主,其他渔港为辅;市、区两级党委、政府要综合考虑,协调布局,合理安排,整合资源。沈家门渔港已有的设施及可以在沈家门渔港内新建、改建的设施,建议舟山中心渔港不要重复建设,沈家门渔港内不能建设的,协调安排在舟山中心渔港内建设。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持续发展。有渔港建设任务的有关部门和分管领导要作为工作重点切实抓好,并建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具体负责渔港建设的协调和实施。有关职能部门要履行职责,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渔港建设工作。要明确相关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市区财政要加大对渔港建设的投入。要重视海洋环境的保护。各级政府要深刻认识海洋环境保护的艰巨性和紧迫性,建议政府在渔港建设过程中对港域淤积造成的影响要降到最低限度,最大限度地遏制港域继续淤积的态势,确保持续发展。
(四)理顺各方关系,加大建设力度。一是区政府要动员组织力量,开展宣传教育,做好沈家门渔港向西拓展沿港一带干部群众的相关工作。同时,要建议市委、市政府是否可以按照《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有关规划要求,考虑打通定普沿港大道;二是区政府要建议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根据相关规划,及时安排解决拆迁企业、船厂和居民,以及沿港大道拓宽建造的土地征用;三是建议区政府要求市政府对沈家门渔港建设资金给予重点倾斜,增加投入;四是建议区政府要求市政府对涉及到部、省、市属单位的拆迁、搬移、疏浚、整理等单位,加大协调力度,加快渔港建设步伐。
摘自 http://zszx.zhoushan.gov.cn/art/2008/5/6/art_1228991797_41393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