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委员有话说 时间:2017-04-09 | 来源:普陀图书馆 | 作者:董慧明 | 点击率:99

加强三支队伍建设
 
市政协常委、民进舟山市委会专职副主委陈礼松:全面构建“河长制”,是实现河道长效保洁的重要保障。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尤为重要。
 
河长作为“河长制”的责任主体,加强河长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由于河长都是业余兼职,很需要有责任意识、勤政意识、共治意识、科学治水意识,树立“要管、能管、勤管、敢管”的工作作风,发挥河道保洁的总揽核心作用,提高治水实效。
 
人类生产、生活都会产生污染,加强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提高参与度是重要基础,因此吸收热心公益的当地干部群众担任“河长制”河员,实行“共治群管”,河道保洁才不会空中阁楼。
 
建立监督机制,加强监督队伍建设,让域外的市民和代表、委员等走河道、访河长、问对策、提建议,深入开展民主监督活动,有利于助推“河长制”的责任落实,为建设舟山海上花园城添砖加瓦。         
 
  确保污水处理设施健康运行
 
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舟山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杨莺莺:舟山因地制宜,大力推进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实现了三年任务两年完成。通过采用生化物理技术,建设PKA湿地等多种模式治理,黑臭河、垃圾河不见了,许多地方呈现出水清岸绿的怡人景色,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但水无常态,为了更好落实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机制,确保建成的设施持续健康运行,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一要强化部门对接,切实做好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质量、产权、技术、资料移交工作。二要强化区域联合,加快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与城市污水管网的联网,提高公共设施运营效率,促进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三要强化资金保障,明确各级资金比例分担,建立省、市补助机制。四要强化监督考核,建立市对县(区)、县(区)对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对村的三级考评机制和日常监督机制。五要强化技术支撑,根据舟山岛屿分散的特点,积极探索第三方运维总承包和边远海岛当地人员管护相结合的模式。
 
污泥处置必须讲究科学
 
市政协委员、舟山市农林与渔农村委员会高级农艺师邱亚芬:“五水共治”两年多来,已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生态环境大为改善。今年舟山还将全面开展河湖库荡清污(淤)行动,群众感到很欣慰,但这又是一项要求很高的技术活,决不能蛮干,甚至随意倾倒淤泥,从而对周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清淤必须讲究科学,根据淤泥成分,运用成熟的先进环保技术,通过就地就近脱水、固化、焚烧、制砖、制沼气、低温制釉和填埋、堆肥、吹填造陆等方式,实现“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把淤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五水共治”要念好“四字经”
 
市政协委员、浙江海洋大学教务处处长程继红:水资源对于舟山这样的海岛地区来说,是一种稀缺性战略资源,因而“五水共治”相当重要。作为政协委员,通过两年多来明察暗访,切身感受到“五水共治”确实给舟山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带来了明显改善。但“五水共治”是一个漫长过程,要有万里长征的决心,必须念好“四字经”。
 
第一,“五水共治”的灵魂在于“共”字。“共”就是要坚持部门联动、产业联动、全社会联动和水岸联动、上下游联动、全流域联动,开展综合整治,打好组合拳,才能产生应有效果。这是“五水共治”的关键。
 
第二,“五水共治”的根本在于“法”字。2014年4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新的《环境保护法》,对水资源保护作了专门规定,这为“五水共治”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舟山应利用刚刚授予的地方立法权契机,进一步完善法制体系,将相关规章转为地方法规,并严格执法,敢动真格,从严打击不法分子,提高违法成本,形成不能、不敢、不想违规排污的高压态势。这是确保水环境长治久安的根本。
 
第三,“五水共治”的要义在于“恒”字。水无常态,舟山河道无过境客水,源头活水少,自净能力差,“五水共治”更应保持一颗“恒”心,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监管,持续发力,一抓到底,“五水共治”的成果才不会半途而废。
 
第四,“五水共治”的内涵在于“美”字。生态文明要求人与自然保持和谐,水作为自然环境的主要因素,树立“美”感相当重要,这也是水文化的内核。因此,“五水共治”不仅要考虑水体治理,更要体现水环境治理之后的综合绿化以及与水相关的景观设计,做好“美水”与“水美”文章。这是“五水共治”的目标。
全民读书 数字文化 党员远教 返回顶部
登 录
登录类型 用户名 密码 馆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