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飞蛾 时间:2020-05-20 | 来源:普陀图书馆 | 作者:普陀图书馆 | 点击率:287

     英美的自然写作具有着悠久的传统,此书就是这个传统的当代接续。《消失的飞蛾》铺陈了英美自然书写的传统,梳理了荒野审美意义的变化:自18世纪起,英国绅士环游欧洲穿越阿尔卑斯山脉、并享受这种惊心动魄的美感;18世纪下半叶“风景如画”的概念也开始深入人心,在艺术之光的照耀下,人们学会温和地看待自然。19世纪威廉·华兹华斯宣称自己是彻底的自然追随者,美国本土的自然作家爱默生和亨利·梭罗作为先验论者都将自然看做通往精神真相的途径,尤其是梭罗提出了野性和荒野的概念,《散步》也体现了他最有力的荒野观。
 
    《消失的飞蛾》中,作者讲述了自然带给人类的喜悦和惊奇,也记录了破坏与消亡。被新万金大堤阻断了迁徙之路的涉水禽、在伦敦难觅踪影的麻雀、泰晤士河中数量锐减的鲑鱼、林中打斗的野兔、神秘的发光海豚……更为难得的是,他的书写带有强烈的个人烙印,他与自然结缘事实上源自童年的不幸事件,也是由此他体会到,对大自然的感受是人类生命中最了不起的感受之一,这种感受的源头无处可寻,而自然之物却令人产生情感,无论是让人们喜爱的蝴蝶,还是让人心生恐惧的巨兽。“一只水獭会热爱它的河流吗?”为什么自然会唤起内心超越生存所需的情感?这已经超过了将自然理解为保护对象、以及包含巨大经济价值的对象——比如他近距离地观察到了野象,他体会到的是“警惕中夹杂着某种类似激情的东西。” 他既感受到了强烈的恐惧,又体会到了他正在活着,而这也曾是远古先民与野兽狭路相逢时所体验的激动与恐惧。
全民读书 数字文化 党员远教 返回顶部
登 录
登录类型 用户名 密码 馆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