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诗心:暗夜里的文学启明 时间:2024-09-12 | 来源:普陀图书馆 | 作者:普陀图书馆 | 点击率:44
2020年春天,我读到了黄晓丹老师前一年出版的《诗人十四个》,这部作品讲述的是十四位诗人在人生终极问题面前做出的各色选择及其文学表达,古今之别在作者充满共情的灵动笔触中仿佛消融殆尽,令我相见恨晚。到了时隔五年多方才问世的《九诗心》,诗人们的人生被置入时代暗夜的历史背景之中,不再如前书那般明媚温煦,却增添了许多清醒、从容与勇毅。如今我们身处的已经不是2019年的那个世界了,而眼下的寒冬季节也更适合阅读这部厚重了许多的新著。
书中所写的九个人物是屈原、李陵、曹丕、陶渊明、杜甫、欧阳修、李清照、文天祥和吴梅村,他们的人生实在太不一样了,然而经历离乱动荡之后,他们仍然需要回答同样的人生命题:如何面对自我,如何迎接死亡。对于这个千古难题,书中提供了很多具有启发性的洞见。例如,在陶渊明的篇章里,黄晓丹对《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这首诗中,在死亡和坟墓这样的沉重意象衬托下愈发纯粹动人的欢乐(“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蝉。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进行了阐发:“如果把生命看作两段长久黑暗之间的短暂光亮,一次社戏,一个春日,就都是奇迹。”杜甫一章的结尾是这样写的:“当面临时代变革,需及时去区分哪些属于曾拥有的过去,哪些属于尚能把握的现在,哪些属于不可控的未来……”“人生本是一条通往落花时节的道路,哪怕处于一个下坠的时代,或面临个人的暮年,生命都可能因为意识到时间的凝缩而加倍地焕发光彩。”
另外想要特别提到的是这部书对女性的看见和理解。李清照一章中,黄晓丹用了很多笔墨描写这位女诗人的“冒犯与解放”,提醒读者注意《乌江》一诗中的硬朗和力量,并犀利地指出:“如果我们将李清照的其他作品视为女性化的,那么出于公平,这首诗也不能被单独视为去性别的。”而在吴梅村的章节里,卞赛由秦淮名妓到玉京道人的人生历程是这个故事里夺目的暗线,也是吴梅村自保、屈辱、与凡人相似的人生中的动人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