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法兰西生活 时间:2025-03-12 | 来源:普陀图书馆 | 作者:普陀图书馆 | 点击率:43

    杜波瓦的《每个人》是去年读到的小说里最喜欢的一本,因此年前拿到的这本《一种法兰西生活》自然成了最佳的春节读物。小说以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为背景,章节名直接用的就是1958至2002年法国历任总统的名字与任期,从夏尔·戴高乐到雅克·希拉克,阵仗俨然,然而小说写的不过是一个名叫保罗·布利科的男人在此期间度过的庸常人生,半个世纪法国国内乃至整个世界风云变幻,那么多的“大事件”“大人物”出没于主人公以第一人称讲述的生活,却在乏善可陈又光怪陆离的日常面前失色为背景,就像那台哥哥夭折后在布利科家饭桌上充当着可悲背景音的电视机。
 
    两本书名中的“每个”和“一种”似乎分享着同样的语气——人生不过如此,受伤的童年也好,失败的婚姻也好,你的也好,我的也好,那“鼓励我们过没有暂停的生活,鼓励我们无拘无束地享乐”的时代大潮也好,包括其中那些香艳又混乱的偷情出轨,全都充满了败丧的、虚无的、令人厌倦的气息。“如同不停忙乱的蚂蚁,我们为寻觅一个位置而在这个世界上东奔西跑”,“我看见人生好像是一种孤独的演练,一种没有目的的横渡,一次在既平静又令人恶心的湖面上进行的旅行。在大多数的时间里,我们在漂流。有时,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我们滑向底部。当我们触到了底,当我们在脚下感觉到那种模模糊糊的柔软又令人恶心的物质,我们于是感受到祖传的恐惧,它萦回在所有注定要死去的蝌蚪们身上。一生从来只不过如此。一种耐力的操练,在容器的底部总是有一些淤泥。”
 
    “一生从来只不过如此”,因而,独自在家照顾年幼的一双儿女的那几年,独自背着相机满世界去拍摄树木的那几年,成了小说中最高光的段落,仿佛“在世界的缝隙里”“安静地浮着”,孤独、远离社会,却更切实地活着,“我看到了时间流逝,也看见了世界的运行”,用一种“漫无目的的生活来逼迫命运”。
 
    在小说的结尾,布利科带着罹患精神病的女儿重走了四十年前他陪着因战争创伤罹患精神病的外祖父走过的路程,那是外祖父的故乡,比利牛斯山高处、波特山口的一个向阳的山坡,“我们来到了长途步行的终点。我把女儿拥在怀里,有搂抱着一棵死树的感觉。她看着正前方。我们处在虚空的边际,在世界的峰顶小心翼翼地保持平衡。”或许,这才是我们不过如此的人生的真相,在爱与丧失、直面与幻灭的边缘,小心翼翼地,保持平衡。
全民读书 数字文化 党员远教 返回顶部
登 录
登录类型 用户名 密码 馆名称